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三年制
人才培养

202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仲裁)

(二) 专业代码:690203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修业年限

(一) 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 基本修业年限:3年

三、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技能证书举例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69

公共管理类

6902

社会保障(94

行政业务办理人员

3-01-01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2-06-08

行政执法和仲裁人员

3-01-03

1.社保业务经办

2.劳动人事管理

3.劳动人事调节仲裁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劳动社会保障行业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具有劳动争议纠纷调解能力、劳动社会保险业务办理能力和劳动人事管理服务能力等职业能力,具备公平公正、爱岗敬业和善于学习的职业素养,在劳动争议调解领域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培养规格

(一) 素质

1.爱党爱国敬业,具有大局观,有整体意识;

2.良好的身心素质,能抵抗职业压力和处理职业矛盾;

3.有严格的遵纪守法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变素质等。

(二) 知识

根据能力层次分析,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如下:

1.对于培养业务办理能力所需的知识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的人才服务的岗位是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岗位。因此,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

(1)劳动社会保险经办知识。了解并掌握我国劳动社会保险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熟悉我国社会保险构成,熟悉企事业单位劳动社会保险的申报与办理,对我国劳动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有深入的理解。

(2)劳动保障业务办理知识。要求学生能熟悉企业劳动保险及员工社会保障方面的业务,熟悉劳动合同中涉及劳动者社会保障权利的保护及处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掌握处理劳动保险纠纷的基本方法。

(3)企业运营知识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企业人事管理原理,熟悉劳动人事合同管理的要求,了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基本知识,了解人员激励基本理论。

(4)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民法、刑法、行政法中主要内容,掌握合同法相关条款,深刻理解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2.获得职业核心能力应具备的知识

了解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团队合作的知识,理解组织发展理论及群体行为理论。

3.对提高学习能力应具备的知识

掌握各种报告及文体的写作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各种跨学科知识,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创新及创业知识,计算机知识,逻辑知识,金融保险原理等。

(三)能力

根据素质结构分析,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以下不同的核心能力层次:

1.劳动争议调解能力第一层:争议界定

根据双方争议的实质,判断争议的类型,分析争议双方的权利义务,按照相关要求收集争议支持证据。

第二层:矛盾分析

能结合劳动法律法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争议双方的矛盾进行分析,找出矛盾的关键点,列出解决矛盾的预备方案。

第三层:调解说服

运用多种手段对劳动争议双方进行调解,做到由情入理,有理有据,获得争议双方的认可,合理解决争议。

第四层:妥善事后

追踪劳动争议调解的善后工作,做到及时汇总、总结,不留遗患。

2.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能力第一层:业务引导

对各类业务办理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对办事人员提出的疑难问题能准确解答,能正确指导办事人员进行相应的表格填写。

第二层:业务办理审核所需各类文字表格资料,根据书面资料进行电脑输入,正确应用电脑软件进行各类保险业务的办理, 通过电脑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备份。

第三层:综合辅导

能对新人进行各类保险业务的培训,辅导具体业务的细节,能编写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计划。

第四层:总结分析

能对一定时期的保险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发现问题,对工作进行总结,制定工作计划。

3.人事行政管理能力第一层:档案管理

对员工档案进行按期检查、归类整理,定期更新员工档案,统计员工基本信息。

第二层: 组织会议

通知各部门人员召开会议,进行会场的布置安排,准备并分发会议所需资料,做好会议记录。

第三层:人员招聘

能根据员工信息统计人员流动率,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进行人员招聘方案的制定,筛选应聘人员简历,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招聘。

第四层:纠纷调解

能根据单位要求对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起草、修改,规范劳动合同双方责任义务,对劳动争议进行内部调解,避免争议的扩大化。

4.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第一层:和谐相处

注意个人礼仪,言行举止有礼貌,能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努力和同事保持友好关系,不发生争执。

第二层:沟通顺畅

能认真倾听对方观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善于提问,及时反馈,在工作权限范围内,能准确、规范、流畅、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沟通目的。

第三层:团队合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积极协助他人,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不推卸责任,积极配合工作中的安排,顾全大局。

第四层:影响他

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善于将自己的想法让他人接受,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形成个人独特的魅力,愿意改变他人不良的习惯。

5.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第一层:严于律己

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及时完成,能不断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做到工作学习相得益彰。

第二层:主动学习能积极参加岗位以外的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能主动帮助其他同事,不断完善和超越本职工作岗位的需求。

第三层:勤于思考

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反思实践问题,有针对性的撰写调研,不断深化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对单位相关制度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四层:勇于实践

立足实际,提炼经验做法,以指导实践;批判性思考,提出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并能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提高。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养。主要内容是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该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内外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内容是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教育。该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主题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3.形势与政策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责任感。主要内容是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该课程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大学语文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赏析和语言文字应用等。该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精讲、泛读、多媒体教学、朗诵大赛、诗词大会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5.基础英语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主要内容是结合职场环境和实际生活需要,讲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训练。该课程以听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情景模拟、英语演讲、英语情景剧展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6.计算机应用基础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应用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办公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rnet应用;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满足本专业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需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以技能训练为主。

7.体育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旨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发展耐力、力量、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和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课程内容是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学习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素质拓展等运动技巧。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辅以理论讲解、示范演练等方法。

8.军事理论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加强组织纪律性,从而适应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主要内容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进行国防知识、军事思想、军事形势及战略战术等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是线上学习和线下指导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9.军事技能训练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军事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合作应战能力、战略防御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身心素质。主要内容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队列训练;单兵战术基础训练等。教学方式以训练场实地讲授为主,采用部队教员示范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10.心理素质训练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的发生,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具体包括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压力应对、人格发展等。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心理剧展演等教学方法。

11.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认同感,明确专业内涵及目标,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主要内容分为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两个模块。专业认知模块的主要内容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介绍、学院概况及本专业主要教学资源介绍、学习方法指导、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分析等。职业素养模块围绕以下三个核心内容展开: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

12.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从容应对就业竞争,确立职业目标,合理规划学业,为职场成功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模块的主要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等。就业指导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就业能力提升、求职准备与策略、求职心理调适与就业权益、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等。教学方法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13.创新创业实务

该课程为本专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14.公益劳动

该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劳动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操作性学习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

握公益劳动知识与公益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该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辅以课内外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1)宪法

该课程属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加强对我国现行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宪法发展以及宪法保障制度等内容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的宪法、法治、民主、人权意识,并使其具有运用宪法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国家和社会中宪法问题的基本能力, 锻炼学生能够运用宪法学知识分析各种宪法现象,理解国内外宪政的运作状况和规律,并相应提高学生的宪法和法治理念,同时,能够掌握宪法文献检索、查询的一般方法,促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法学各类专业奠定基础,实现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该课程为理论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2)法理学

本课程是本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基础法学理论的学习,能够掌握法理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实务案件分析技能,具备法律理论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能够对法理学研究内容和基本观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法学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吸收、借鉴其他法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分析、理解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各种法律理论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律理论和学说,解决具体复杂的法律问题,最终为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该课程为理论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民法原理与实务

《民法原理与实务》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民事法律原理、基本制度为基础,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以民事法律现象的识别能力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任务。教学目标是:依据法律事务专业的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基础知识的教授并辅以案例为载体的步骤化实训,达到训练学生民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知、分析基层常见民事法律事务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目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4)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实践。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过理论教学环节传授民事诉讼的基本知识,并主要以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设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同时,通过项目训练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起诉与应诉准备能力、诉讼保全运用能力、举证与质证能力、执行申请准备能力,使学生具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具有相应的职业拓展能力。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5)企业运营管理基础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有所了解,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本课程是实用性较强,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和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日后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方法进行教学。

(6)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是高职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通过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培养学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课程包括刑诉法概述、基本原则、管辖、辩护、回避、强制措施、证据的运用、刑事诉讼程序。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对刑诉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分析和解决实践案例,为学生以后参与司法实践打下基础,能尽快适应以后与法律相关的工作。

(7)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是高职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掌握我国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系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遇到的问题能查阅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为做好刑事法律服务工作获取必要的知识本领,并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刑法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实务案件分析技能,为将来更好地从事法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8)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保险法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社会保障理论和社会保险法规定为主线,从社会保障的工作基础、社会保障的分类实务、社会保障工作流程和争议处理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险法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补充保障。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毕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提供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内容。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方式教学。

(9)组织行为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深入理解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动因,理解群体行为的原理,有助于提升在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个体行为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因,而是学习群体行为的固定模式和原因,三是学习组织行为的特点,穿插学习领导作为特殊群体的行为理论知识。教学目标是:可以独立分析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原因,可以预测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发展趋势,可以利用激励理论激励和引导他人的行为。本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

2.专业核心课

(1) 人力资源管理实操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本课程满足的是本专业就业面向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方面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人力资源各职能模块在实际业务当中的工作范畴、工作流程、所需工作方法、主要的风险控制等。在讲解相关模块实务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现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理论的差异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实际操作技能,能独立分析设计并完成相关操作要求。本课程教学方法采用软件训练、表单制作、案例分析等方法,实践为主,穿插理论讲解。

(2) 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实训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围绕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讲解五险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社会保险的实务办理程序。通过社会保险实训平台和社会保险沙盘软件,让学生模拟社会保险从企业到社保中心的整体运作过程,掌握在社会保险业务办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证明文件、表单、文书等的填写,掌握不同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流程和要点。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各类保险的办理流程,熟悉不同流程对各类证明文件资料的需求,了解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基本要求,能胜任相关岗位的要求。本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利用软件采用学生填写数据,穿插讲解理论等教学方法。

(3)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劳动争议处理能力为主。本课程以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有关的配套规章为依据,比较全面讲解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包括调解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协商制度。本课程力求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劳动争议处理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之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劳动纠纷能快速理清事实关系,分辨劳动纠纷的本质问题,提出解决劳动争议的正确方法,并具备防范劳动争议给企业、社会带来风险的意识。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庭审观摩、小组研讨等。

(4)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国家在劳动法律法规方面要求的深入理解。本课程通过讲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知识,重点在于劳动法的相关法律条款的学习,系统介绍有关劳动法的理论,劳动法的历史发展,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通过本课程讲授能提高劳动法的教学质量和符合法学劳动法教学的需要。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全部的法律条款,能灵活运用相关条款分析劳动用工中出现的各种不合规事件,熟悉企事业单位用工标准,熟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5) 劳动关系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关系是社会中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还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从分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分析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划分上面,讲解劳动关系是一种随着劳动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而确立的一种关系。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深入理解劳动关系的意义,能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分析他们之间产生的矛盾,能理解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合作和斗争的统一体。本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6) 调解实务与技巧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目的是为适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调解技能与人际沟通能力为目的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养成学生通过调解的手段解决纠纷的基本技能,完善司法行政就业方向和其他从事基层法务的人才的智能结构,也能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培养良好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从事非诉讼业务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小组训练、讨论与辩论、调解技巧演示等,以实践训练为主。

3.专业拓展课程

(1) 人力资源岗位技能训练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拓展课,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使用的实践技能。课程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软件作为教学平台,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经营案例,让学生分组模拟经营对抗,利用对人力资源招聘和人员工资设置提升企业经营利润,从而提升学生对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的真实感受。本课程在模拟对抗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应的企业战略、竞争理论、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前置课程《企业运营管理基础》有一定讲解,这里仍需强化到案例中的应用。教学目标是: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能及时在模拟对抗中调整战术取得成绩的提升,在模拟对抗中深化所学知识。本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并对抗竞争的方法。

(2) 劳动经济学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专业领域有更高的视野和更大的发展。本课程以简单的经济学知识为依托,重点讲解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概念和劳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分析能力。教学目标是:学生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劳动市场的发展状况,预测不同行业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趋势,为企业做好人力储备工作提供建议。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采用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

(3) 劳资与薪酬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深入到职业细分的岗位上能做的更专业。本课程以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劳资岗位技能要求,深入讲解岗位工作的各项要求,在薪酬设计方面着重理念和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劳资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能利用电子表格设计简单的薪酬模板,能理解薪酬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的激励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和模拟操作等。

(4)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是法律事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以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为标准,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根据《民法典》中合同编的相关知识,按照合同“订立、履行、纠纷处理”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终止、违约责任及买卖、租赁、承揽、借款、赠与等实务中常用合同的基本规则,能够起草、审查和修改合同,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能力。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示范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进程总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序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

学 时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年学期安排课时数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学分

考试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

础课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

48

40

8

3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

72

62

10

4

4

3.

形势与政策

A

18

18

0

1

1

4.

军事理论课

A

36

36

0

2

2

5.

军事技能训练

C

112

36

76

2

6

6.

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

A

16

16

0

1

1

7.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A

16

16

0

1

1

8.

创新创业实务

B

18

12

6

1

1

课程类别

课程序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

学 时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年学期安排课时数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学分

考试

考查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

础课

9.

心理素质训练

B

18

10

8

1

1

10.

基础英语(一)

A

64

64

0

4

4

11.

基础英语(二)

A

72

72

0

4

4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非计算机类专业)

B

32

16

16

2

2

13.

大学语文

A

36

36

0

2

2

14.

体育(一)

B

32

16

16

2

2

15.

体育(二)

B

36

18

18

2

2

16.

公益劳动

B

32

32

8

8

8

8

658

468

190

37

14

13

1

专业基

础课

17.

宪法

A

32

32

0

2

2

18.

法理学

A

36

36

0

2

2

19.

民法原理与实务

B

72

54

18

4

4

20.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B

36

24

12

2

2

21.

企业运营管理基础

B

36

24

12

2

2

22.

组织行为理论与实务

B

36

24

12

2

2

23.

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保险法

B

32

16

16

2

2

24.

刑法原理与实务

B

36

30

6

2

2

25.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B

36

24

12

2

2

352

264

88

20

4

8

6

2

专业核心

26.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

B

36

24

12

2

2

27.

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实训

C

36

12

24

4

2

28.

人力资源管理实操

B

36

18

18

2

2

29.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B

36

24

12

2

2

30.

劳动关系

B

36

20

16

2

2

31.

调解实务与技巧

C

36

18

18

2

2

课程类别

课程序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

学 时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年学期安排课时数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学分

考试

考查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专业拓展

32.

人力资源岗位技能训练

C

36

12

24

2

2

33.

劳动经济学

B

36

24

12

2

2

34.

劳资与薪酬

B

36

24

12

2

2

35.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B

36

24

12

2

2

360

200

160

10

10

选修

1.

选修一

36

2

2

2.

选修二

36

2

2

3.

选修三

36

2

2

4.

选修四

36

2

2

5.

选修五

36

2

2

6.

选修六

36

2

2

7.

选修七

36

2

2

252

14

2

4

4

4

实践教学环

认知实习

C

30

30

认知实习

C

30

30

跟岗实习

C

30

30

跟岗实习

C

30

30

岗前综合实训

C

64

16

顶岗实习

C

480

30

顶岗实习(含毕业环节)

C

540

30

1204

2826

932

1926

20

25

21

16

说明:1.此表为课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2.本专业总计 282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 932 学时,占总教学时数的 33%;实践教学时数为 1926 学时,占总教学时数的 67%

3.课程类型(单一选项):纯理论课(A 类)/(理论+实践)课(B 类)/纯实践课(C 类)。

八、实施保障

(一) 师资队伍

1.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60%。

2.本专业带头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形势,了解相关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3.本专业授课教师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任教师必须具备三年行业工作经历,研究生以上学历,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比例占本专业授课教师比例 50%左右,能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要求。专任教师应具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能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4.本专业应配备不低于 40%的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行业专家应同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岗位群所在的行业一致,且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

(二) 教学设施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校内建设劳动社会保险实训室,按照和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软件,分别为社保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竞争对抗平台、人力资源实训平台,可以针对社保业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企业运营管理等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求

校外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多个实践实习基地,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

序号

实践基地名称

可接受学生实习规模

实践项目

1

通州劳动人事仲裁院

一般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仲裁庭审记录

2

海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较多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仲裁庭审记录

3

海淀人社局行政执法科

一般

劳动争议案件协调分类处理

4

朝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较多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仲裁庭审记录

5

西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一般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仲裁庭审记录

6

大兴社保中心

一般

企业社会保险申报业务办理、社保咨询与介绍、业务办理引导

7

北京益联达管理咨询公司

一般

职业介绍、人才招聘、人才岗位分析

(三) 教学资源

1.实训室配备校外网络,学生可以随时查询最新社保政策,收集相关法律条文及资料;

2.校园网配备三元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各课程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以供课后学习;

3.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 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不同课程要求,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小组辩论、

等方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

(五) 学习评价

要对学生整体学习进行全面评价,从知识到能力,避免单纯一次性书面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包括校内和校外行业专家评价两部分,校内有理论性考核和实践性考核,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校外评价为顶岗实习评价,以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实习单位评价为依据。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过程化、笔试、测试、实践操作、实习过程评价等。

(六) 质量管理

1.本专业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进行指导;

2.加强院校两级教学督导,定期对教授授课质量进行检查督导;

3.建立日常教学检查管理制度,从课堂管理到教师授课日常规章的遵守进行严格管理;

4.建立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了解毕业生在行业中的发展;

5.根据市场行业需求变化和教学情况定期进行专业整改。

九、毕业要求

学生在学院规定年限内,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考核成绩合格,英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应级别,各项综合考试成绩合格,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在素质、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目标,准予毕业。

分享到: